- “Tifbit”效应:警惕那些定义你人生的“微小事实与庞大理论”【《Ordinary Magic/普通魔法》解读2.2】 (0篇回复)
- 命运的螺旋:一念之差,为何会让你陷入“下行循环”或“上行通道”?【《Ordinary Magic/普通魔法》解读2.1】 (0篇回复)
- 重新认识“改变”:你的人生,可能只需要一次精准的“智慧干预”【《Ordinary Magic/普通魔法》解读1.2】 (0篇回复)
- 《普通魔法》导读:为什么说微小的善意,是改变命运最强大的科学?【《Ordinary Magic/普通魔法》解读1.1】 (0篇回复)
- 规则意识:在游戏中理解公平、轮流与界限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5.4 (0篇回复)
- 如何交朋友:教孩子发出友好的“社交信号”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5.3 (0篇回复)
- 冲突解决三步法:停一停、想一想、说出来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5.2 (0篇回复)
- 分享的智慧:不是强迫,而是引导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5.1 (0篇回复)
- 共情力的培养:从“ta为什么抢我玩具”到“ta可能也很想玩”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4.4 (0篇回复)
- “冷静角”的建立:给孩子一个处理负面情绪的安全空间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4.3 (0篇回复)
- 接纳与表达:允许哭泣,教孩子用语言说出“我生气了”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4.2 (0篇回复)
- 认识情绪:和孩子一起制作“情绪天气预报”——《不焦虑的起跑线》4.1 (0篇回复)
- 我们“完蛋”了吗?——在算法时代,语言、技术与人性的终极博弈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5.1】 (0篇回复)
- 当“incel”黑话成为流行梗——模因(Meme)如何成为极端思想跨越圈层的“特洛伊木马”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4.2】 (0篇回复)
- 从舞会文化到“网络烂梗”——“slay”们的旅程与被加速的文化挪用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4.1】 (0篇回复)
- “Z世代”标签的“卡通化”——我们如何在算法的“故事”中,将自己简化为刻板印象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3.3】 (0篇回复)
- 从“Cottagecore”到“Preppy”新义——当你的审美成为算法的商品与“新人口统计学”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3.2】 (0篇回复)
- “算法比我更懂我?”——过滤气泡、回声室与身份认同的自动化构建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3.1】 (0篇回复)
- 饭圈黑话与圈层壁垒——算法如何一边拉平我们,一边孤立我们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2.2】 (0篇回复)
- 我们为何听起来都一样?——“网红口音”的兴起与地域方言的消亡【《Algospeak/算法语》解读2.1】 (0篇回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