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有效性错觉:为何我们对自己的判断(即使错误)也充满信心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3.3 (0篇回复)
- 叙事谬误:我们如何通过故事理解过去,并制造“知道”的错觉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3.2 (0篇回复)
- “所见即一切”(WYSIATI):信息有限时,我们如何编织完美故事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3.1 (0篇回复)
- 回归均值:为何极端表现之后,结果往往趋于平庸?(及对其的错误归因)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9 (0篇回复)
- 原因与统计:为何生动的因果故事总能战胜冰冷的统计数据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8 (0篇回复)
- 忽视基础比率:为何我们常常忽略统计事实而偏信个案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7 (0篇回复)
- 代表性启发法(下):琳达问题与合取谬误的逻辑挑战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6 (0篇回复)
- 代表性启发法(上):以“典型性”判断概率的直觉陷阱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5 (0篇回复)
- 可得性瀑布:媒体与公众情绪如何共同放大风险感知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4 (0篇回复)
- 可得性启发法:为何越容易想起的事,我们越觉得它重要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3 (0篇回复)
- 锚定效应:第一印象如何“锚定”我们的后续判断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2 (0篇回复)
- 小数定律的误导:为何我们总从过少信息中得出过多结论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2.1 (0篇回复)
- 联想的引擎:系统1如何编织故事并制造“常态”错觉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7 (0篇回复)
- “懒惰”的系统2:我们为何常常依赖直jecture而非深度思考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6 (0篇回复)
- 认知放松与认知紧张:轻松感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与信任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5 (0篇回复)
- 注意力与认知力:为何“心无二用”是系统2的常态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4 (0篇回复)
- 慢思考的力量与惰性:系统2的审慎控制与认知努力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3 (0篇回复)
- 快思考的魔力与陷阱:系统1的自动化运作与直觉偏差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2 (0篇回复)
- 系统1 vs 系统2:揭秘我们头脑中的“快思”与“慢想”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1.1 (0篇回复)
- 丹尼尔·卡尼曼:一位心理学家如何改变我们对决策的认知?——《思考,快与慢》第二版解读引言篇2 (0篇回复)